农耕始祖神农

时间:2017-02-21 09:59:35  来源:炎帝文化旅游区官网  阅读:5117次

神农,原本烈山氏,连山氏,号为神农,亦称地皇,姜姓,是上古时代三皇之一,农耕始祖,生于烈山。本起烈山,称烈山氏。
  神农之时,荒邈无稽,人类处于渔猎社会。
  神农生有圣德,五岁同母耕作,七岁出山,十二岁识得五谷,教民耕稼,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十五岁,始味草木之滋,察寒温平热之性,遂作方书,疗民疾,立医道。
  神农以陂为穴,日耕夜作,创编织,兴贸易,制历时,播种五谷,织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互通有无。神农理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谷,雨旬五日,为时雨正,四时之制,万物咸利。神农之法中说道:“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其导民,不贵难得之货,不器无用之物,是故其耕不强者,无以养生,其织不强者,无以揜形,有余不足,各归其身,衣食饶溢,奸邪不生,安乐无事而天下均平。农殖嘉谷可食,布帛可衣,金刀免贝以分财布,利通有无,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耒耜之利,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交易而退,而货通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神农悉地力,种盘疏,美其食,民德浓厚。神农相土地,燥泾肥,烧高下,天雨粟,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耕而种之。神农教民耕土以田,凿地以为井,井出水以救渴,田出谷以拯饥,天地鬼神所欲。神农以赭鞭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便民宜之。
  据说神农尝百草时,曾把一些最珍贵的药草挖回来在洞门口开了一块田集中栽培,如灵芝、人参、何首乌等,年复一年,药草栽有一百多种,四季五颜六色,并且一日多变。《随州志》云:神农洞在州东北百二十里厉山之东,古有九井,初学记盛宏之荆州记云,随郡北界有厉山村,村南有厉山,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神农所生,穴口方一步,容数人,上有神农庙,即荆州图永阳县西北。百三十里厉乡,山东石穴,井在山北重堑,周之广一顷二十亩,内有地,曰神农宅,神农既育,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井水动,即此以为神农社,常年祀之。包羲生于陈,神农育乎楚。有山壁立千仞,岩上有石窟,窟前百草丛茂,莫不毕备,又别有异藤,花似菱菜,朝紫、中绿、晡黄、暮青、夜赤,五色迭曜,即此。一天,神农操着耒耜在田间耕作,因为天气闷热,加之劳累过度,他突然感到不舒服,先是气喘胸闷,继而头晕眼花,最后昏倒于地,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他被一阵暴雨淋醒,睁眼发现身旁有蔸草苗,随手一扯,送进嘴里咀嚼。这本是无意识的动作,不料却出现了奇迹,哪嚼在嘴里的东西辛辣却适口,越嚼越有味,过了一会儿,不仅感到神志清醒,闷气消释,而且还觉精神倍增了。这小小的植物块茎,竟有如此神奇的效用,于是,他以自己的姓为这种植物命名“姜”,姜因此而成了中药史上的第一味药。从此,他以山高林密的神农架为中心,足迹遍及秦巴山区、大江南北,遍采天下草木。他虽无数次因中毒而几乎丧生,无数次因履险而几乎殒命,却无所畏惧。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他掌握了大量的药草及其性能,在有了文字以后,有人根据口传录下了《神农本草经》。

0.0786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