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传说之钟鸣鼎食的来历

时间:2017-02-20 17:27:30  来源:炎帝文化旅游区官网  阅读:4868次

1.jpg

《山海经》上说,炎帝的孙子伯歧,生鼓延,最早作钟。

故事是这样的,炎帝发明五谷后,粮食充足了,人们就不讲顿数地乱吃乱喝,反而把人吃得黄皮寡瘦的。炎帝没办法,就让他的孙子伯歧管伙食,不许大家随便进出伙房。伯歧就派人守在伙房门口,只允许那些真正肚子饿了的人进去吃饭。可是谁是饱人、谁是饿汉很难区别,仍然有人趁混水摸鱼,嘬吃嘬喝。伯歧对此感到十分棘手。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找来一个大木头,将中间挖空,然后吊在树上,对大家讲,凡以后听到我拿木棒,对着这个家伙敲得梆梆响时,你们就来吃饭,其它时间伙房统统关门。大家明白了,以后听到梆梆响就都来吃饭,秩序有所好转。大家称这个梆梆响的家伙叫做鼓。可遇到了一个大问题,过去都是轮流进来吃,小锅小灶能对付,现在是一群一群地进来吃,有人就没法吃到嘴了,于是发生了哄抢现象。伯歧又制造出了奇大无比的牛皮锅,也就是后来皇家命名的鼎。这又发生了一个问题,往往那些在远处干活的人,无法听到闷闷的梆梆声,弄得他们常常饿肚子,所以好多人都不愿到远处干活。只到伯歧的儿子鼓延出生的那一天,他才制出了一口钟。他将那钟挂在高高的大树上,用大棒一撞,几十里路外的人都能听到轰轰响。所以就有了“钟鸣鼎食”的那个成语。后来曾侯乙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了编钟,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绝,伯歧也功不可没。

伯歧也就是《黄帝内经》里的那个歧伯,炎帝把他的全部医学知识传给了他,他又传给了黄帝。是他第一个提出了“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的养生观念,使人类的寿命,由二、三十岁活到了一百多岁。他是建树起中医理论的第一人。


0.0774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