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八德之三:治麻为布、制作衣裳

时间:2017-02-08 18:14:36  来源:炎帝文化旅游区官网  阅读:4787次


    人猿相揖别。在人类发展的“小儿时节”,我们的祖先曾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无数的岁月。终于,一项伟大发明诞生,让人类从蒙昧向文明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引自《吕氏春秋》)
    宋代罗泌著《路史》载:“炎帝……教之桑麻,以为布帛”。《皇王大纪》中载:炎帝“治其丝麻为之布帛。”


    治麻为布,制作衣裳——炎帝神农继“制耒耜、植五谷”,解决人类饥饿问题之后,又教民治麻桑为布帛,替代树叶、兽皮来御寒和遮身。从此,男耕女织,衣食所安。1978年,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重见天日。考古专家从纺织品残片中不仅发现有精美的丝织品,还首次发现了丝麻交织物!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人们就已经穿上丝麻混纺面料的衣服了。

                                                    炎帝神农传说故事
                                                        神农制衣

    远古时的先民,不论男女,都穿兽皮来保护和遮掩身体。夏天,赤日炎炎,兽皮穿在身上,实在热得难受。大家把野兽的皮,割成很细小的条条,用它来把树叶串连起来围在腰上过日子。一天,炎帝在山上砍柴,发现一种植物的皮软绵绵的,很是结实,他就砍下来几株,把皮剥下来,用它来把柴火捆得紧紧的。他回到家里,把柴解开后,拿着这树皮仔细地端详着。原来这树皮的里层有一种白色的纤维,所以柔软结实。用手一撕,它还可以分成一条一条的。他看着、撕着,很是高兴,便要人们用它来代替皮带串连树叶。大家称赞不已,异口同声的说:“它比皮带好用得多,既方便,又省力,要粗要细可以随意分撕”。后来,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又渐渐发现可以把它搓成更加光滑结实好用的绳子。
    由于树叶容易烂,烂了又要用这种树皮或这种树皮搓成的绳子补缀新的树叶,这样补了又补,渐渐变得叶少绳多,如此多次,这种树皮绳子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的,不好再补了,他们也不想再补了,就把它连成一种绳子结织似的东西披在身上,围在腰间。这就是人类最早结织的衣服。


                                                        纺织与苎麻

    炎帝发明的树皮绳子连缀起来的衣服,穿了好多年,大家感到太稀、太粗,想要改善,又想不出办法来时,炎帝发现一年轻女子坐在大树底下的草地上,一边乘凉,一边聚精会神地把这种树皮撕成一条一条的细缕,缠在手指上穿来穿去,织成密密的小块儿玩。他觉得这很新鲜,心里默念,如果像她这样再多织一些,把它连缀起来,穿在身上,不是一件好的衣服吗?于是,他就仿照着织,织了很多小块后,再用骨针连起来,穿在身上,觉得挺舒服。这样,他就告诉人们,如此这般地做起衣服来,并给这种植物取了一个名字,叫做“苎麻”。


                                                        拱桥和烈山湖的传说

    相传上古时期,烈山九座山峰被九个怪物占据,为了人间安危,龙王的九个儿子下凡收服九怪,相传那晚雷雨交加, 一道天雷劈来,将九龙山劈了一个大坑,大雨也淅沥哗啦下了三天三夜,雨停之后,先民们走出洞穴, 发现这里已经成了一汪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味道甘甜。炎帝神农就带领先民在湖边饮水漂药,刀耕火种,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九拱桥,桥身由九个拱门,全长117米,数量均是采用至尊的九的倍数,九在阳数里最大,地位最为尊贵,以此寓意炎帝神农九五之尊的始祖地位。桥面和桥身都刻有龙凤相依、凤舞龙翔的纹饰,在桥的正中央是一幅九龙四凤图,呈现出龙凤呈祥。九拱桥下便是波光粼粼的烈山湖,湖水水面18万平方米。九拱桥横跨烈山湖两岸,像一根纽带一样,沟通南北,沟通了炎黄子孙寻根拜祖之路,也连结了大家共拜始祖的虔诚之情。


 

 

0.1048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