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景区概况  >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景区概况

擂鼓墩,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市城区西北2公里岗丘地带,因春秋时期楚庄王平定叛乱在此擂鼓助战而得名。擂鼓墩地势突兀,东临㵐水,南望涢水。其所在区域擂鼓墩古墓群为战国时期曾(随)侯陵园,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12平方公里,分五大墓区八处墓地,已在局部区域探明地下古墓葬200余座。擂鼓墩被赞誉为“精神世界的圣山”、“天下第一墩”。现已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设考古遗址公园。

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乙的墓葬。坐落在擂鼓墩团坡墓地的东北部,依山傍水,居高临下,自然环境良好,是擂鼓墩古墓群内一处已发掘的最大墓葬。曾侯乙墓于1978年发掘,编号“擂鼓墩一号墓”,是二十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曾侯乙墓属岩坑竖穴木椁墓,椁室南北向,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分4个椁室,总面积220平方米,这是我国目前发掘的同类墓葬中最大的竖穴木椁墓。它比著名的马王堆1号汉墓大6倍,比江陵凤凰山168号西汉墓大14倍。墓底到墓口深13米。椁室顶部先铺满一层不规则石板240块,再分层铺黄褐土及青膏泥,厚约2.5米,层层夯实。最后填铺木炭,厚约11-70厘米,总重量6万多公斤。整个墓室由171根巨型长条梓木垒成。最大的梓木长10.6米,宽0.5米,厚0.65米。墓室分为东、中、西、北四室。其中,东室长9.7米,宽4.75米,深3.5米。主要放置曾侯乙主棺1具(分内、外棺),陪葬棺8具,陪葬狗棺1具。曾侯乙,男性,身高1.62米,年龄45岁左右,出土时仅存骨架,300多件金、玉器等饰满周身。中室长9.7米,宽4.75米,深3.3米。主要放置乐器、青铜礼器。西室长8.65米,宽3.25米,深3.36 米。放置陪葬棺13具。北室,长4.25 米,宽4.75米,深3.3米。主要放置兵器、车马器、竹简。每个椁室之间底部都有门洞相通。共出土青铜礼器、乐器、金器、玉器、兵器、车马器、漆木器和竹简等珍贵文物15404件,其中编钟、编磬架、联禁壶、尊缶、鑑缶、鹿角立鹤、尊盘、金盏、16节龙凤玉挂佩等9件定为国宝,尤其是一组65件套曾侯乙编钟,能够旋宫转调,演奏古今中外名曲,堪称世界奇迹。曾侯乙墓也被誉为“地下音乐殿堂”、“藏满瑰宝的地宫”。

曾侯乙墓发掘后,其椁室得以保存并建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现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随州市首批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侯乙墓景区开放30年来,已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很好地宣传了随州,弘扬了悠久的中华文明。目前,曾侯乙墓是随州市擦亮编钟文化名片的主要载体,是擂鼓墩曾侯陵园申报国家5A级风景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景点,是随州发挥位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门户示范带动作用的旅游精品。

0.0809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