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寻根节拜祖大典的举办地,随州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始终为世人所关注。自2007年启动新景区建设以来,景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一个占地3000亩,拥有20多处景点和自然景观的新景区矗立在烈山之上,并成功承办了六届寻根节。
忆我先祖,拓土开疆;始作耒耜,教以农桑;遍尝百草,为民疗创;结弦为琴,仪风流长。雄浑而深厚的《炎帝大歌》在烈山响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坐落在湖北省随州城西北约20公里厉山的烈山,不仅仅是山,它更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心中的一座精神圣山。天主教的朝圣地在耶路撒冷,伊斯兰教的朝圣地在麦加城,世界华人的朝圣地在哪里?中国社科院历史学家说:华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因为烈山诞生了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
春秋战国到今,历朝历史学家、历史文献作了肯定的记载,炎帝神农诞生于“湖北随州厉山”。春秋《礼记·祭法二十三》:“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厉山氏,炎帝也,起於厉山,或曰有烈山氏”。烈山拥有九岭,九岭拱成烈山。烈山有一古洞穴,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龙而生炎帝”于此。这个洞穴被后人称为神农洞,坐落在洞天山东麓,为神农故里最能撼动人们情思的景点之一。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在中国随州2010“文化寻根、家国天下”炎帝文化名家论坛主题演讲中说,大凡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它的山河大地上,必定会留下许许多多的古迹。这些古迹是历史的见证,是文明星河中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星斗。随州厉山烈山上的那个山洞,走出了炎帝,因此也可以说,这个山洞走出了中华民族。
在神农洞前,我似乎看到先祖在那艰苦的蛮荒时代,炎帝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台榭而居、安居乐业。将人类从野蛮的狩猎时代带进了文明的农耕时代,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新纪元。
炎帝神农带领华夏儿女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的历程中,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之基。中华民族在其不断发展壮大中,不断弘扬和发展炎帝神农精神,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并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起源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中华民族因而又称炎黄子孙。千百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来到烈山寻根问祖,一直从未间断。特别是20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被称为“寻根文学”。由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寻根思潮的推波助澜,迅速引爆海外华人到大陆的寻根热。
现代人本不必拘泥于难寻的踪迹,炎帝神农,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已成定论,他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且将他纳入一种无比深厚无比恢宏的历史文化。当你站在烈山之巅,白云何悠悠,俯瞰山间四处点缀的新建成景观,俯瞰络绎不绝的朝拜者,你会觉得在人们心灵的祭坛上,供奉的不是借香火祈祷而能求得幸运一尊神,而是辉煌悠久伟大的文化。
一帝至尊,八功盖世,造朗朗乾坤,宏开华夏千秋业;九龙捧圣,六合同春,仰巍巍大殿,擎起东方万里天。烈山炎帝功德殿柱上的楹联撼天动地。
我的祖先 我的故里 我的圣地。
景区地址:湖北省随州市随县神农大道83号(炎帝故里景区)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大道98号(随州博物馆)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大道44号(曾侯乙墓景区)
技术支持:随州炎帝网络科技
扫码关注
炎帝故里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