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的信仰与意义——以台湾为例

时间:2017-02-16 14:16:47  来源:炎帝文化旅游区官网  阅读:3280次

这是我第二次到随州,第一次在20074月,我带领我们辅仁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生到武汉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学术交流,也顺道拜访了随州,当时主要参访的是曾侯乙墓。这次更是令人兴奋且意味深长:做为一个炎黄子孙,我终于来到炎帝神农故里,踏上了这片炎帝曾经生活过的土地,祭拜了炎帝神农。在炎帝神农故里,我参与了庄严肃穆的“寻根节开幕式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情感上,我深深觉得有回到中华民族母亲怀抱的温暖感受,以及心灵终于寻根的平和与平衡。在此主要讲一讲炎帝神农信仰在台湾的概况。

    神农信仰在台湾起源甚早,至少在郑成功来台之前十五年。台湾地区目前以炎帝神农氏为主神的庙宇,大约有130余座(黄帝庙在台湾只有5座)。民间对其尊称,除炎帝、炎王、五谷先帝、五谷爷、五谷仙、神农大帝外,尚有先农、先帝爷、五谷仙、药王大帝、粟母王、土神、田祖、田主等,率以农神、谷神、药神祭祀之,尤其为农民、米商、草药商等行业的守护神。

    台湾神农信仰远较大陆各地普遍,如此盛况,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有农本思想的背景,另一方面也与先民渡海、开垦台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神农大帝的神性,是农、医、贸易之神。但大部分以神农大帝为主神的庙宇,多有福德正神(俗称“土地公”)与注生娘娘配祀。土地原就是农业的基本要素,对土地公崇拜的意义一般在于家宅平安、五谷丰收及财源广进。至于注生娘娘(俗称“注生妈”),乃主司生育的神,对注生娘娘崇拜的意义,即在于人丁兴旺、人旺财旺,这也是农业生活的价值观。

    神农大帝的形貌,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头角峥嵘、袒胸露臂、腰围树叶、赤手先足、踞然而坐,手持稻穗或草药,象征上古时期须与洪水猛兽搏斗的原始装扮,而稻穗、草药即显示神农大帝教稼尝药之祖师意义;另一为穿戴帝王衣冠束带,或手持稻穗,或无,玉面长髯,神情慈穆,表现民族始祖之帝王气象与爱民护民的仁智风范。虽然台湾各地奉祀的神农大帝金身,都不脱此二种形貌,但在外观上也还有红脸和黑脸的不同。

    神农信仰与当地历史渊源密切相关,神农大帝已成为整合居民向心力的表征。由地方首长主祭,行三献礼之诞辰祭祀,其遵循古礼之隆重庄严,也看出神农大帝在民间信仰地位之崇高,实有别于其它神明。因为神农特殊的文化角色与祖师地位,使得神农庙宇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力的时期,成为地方上居民之心向依归。

    炎帝神农信仰(除了重农、劝农思想)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还有什么样的意义?我归结三方面来看:第一,学术的方面;第二,民族文化意涵的方面,炎帝神农有许多的创制与发明,带领百姓由蒙繻到文明;第三,寻根的意义。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就是一种“不忘本”。拜谒大典的文化意义即在于藉由祭之以礼,终生爱慕感怀之。寻根就是一种探寻“人类之本”的意义之旅。如此,才有善良的百姓,才有温柔敦厚的民风,才有不忘本的民族。(来源:随州日报)


0.0749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