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琛:关于寻根节的几点认识

时间:2017-02-08 16:49:04  来源:炎帝文化旅游区官网  阅读:4321次


    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是炎帝始祖的诞生地,是弘扬炎帝文化、传承炎帝精神最重要的物化平台,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同时,景区还是国台办授予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中国侨联授予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地位非常重要。
    一个民族,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要有一个愿景,要有一个激励国人的梦想,中国梦所倡导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愿景,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华民族的时代强音。“在共铸中国梦的宏伟实践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梦之队的成员。”说到中国梦,我想,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源头在哪?我们的凝聚力?在新的时代我们如何与时俱进?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有幸连续6年参与了寻根节的筹备工作,看着她由一名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今天的一位翩翩少年,见证了其中的点滴瞬间。今天,我谨以个人的名义,向大家汇报一些自己的肤浅认识,概括起来三句话: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炎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符号;寻根节是弘扬炎帝精神的重要载体。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一、关于炎帝神农故里。
    到目前为止,无论主流媒体、或者国学专家、或者党政高层,基本认同随州是炎帝故里。但是在2009年以前呢,至少有陕西的宝鸡、山西的高平,还有湖南的会同在和随州争炎帝神农故里。那时候,炎帝是“生不如死”,我们说炎帝故里在随州多少有一些理不直气不壮。经过这些年历史的、文化的以及行政层面的推动,特别是2009年以来连续8年成功举办寻根节,大家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炎帝故里在随州。今天,我想从四个方面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随州就是炎帝故里。
    首先,从地理的环境来看。我们知道,在地理上,北纬30度是一个神秘的纬度线。我们的家乡随州正好处于这一纬度附近,纵跨北纬31度19分至32度26分,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105公里,总面积9636平方公里,占共和国版图的千分之一。我们所熟知的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在这一纬度线上;古巴比伦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也在这个纬度线上;还有拉丁美洲的玛雅文明也在这个纬度线上。除了这些神秘的文化以外,还有很多神秘的现象。很多猎奇的同志知道,这里有一个百慕大群岛之谜,许多飞机、船只在这附近都神秘地消失了,至今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句话,这个纬度很神秘。其实,随州还是一个神圣、神奇的地方。怎么说它神圣呢?大家都说随州出的干部不多,但是出了一个干部很大,谁啊?炎帝!怎么神奇呢?我说个可以考证的事情:2010年寻根节是6月8号,那年下了很大的雨,恭读《颂炎帝文》之后,雨过天晴,一道彩虹划天而过。所以我说随州这个地方神秘、神圣、神奇。同时,随州还处在中国南北分界线——秦淮线附近,就自然条件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根据现在的统计,年平均降雨量大约1100-1200毫米,年光照总数在2010-2060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无霜期220-240天,是一个适合农作物种植的地方。我们无法准确地知道随州古代的自然条件,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推测古代随州的生态环境至少比现在要好,比现在更适合农耕。随州地处长江之北,汉水之东,淮水之西,恰好处于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的交接地带。唐代诗人孟浩然曾用诗作“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来描绘洞庭湖烟波浩淼、气吞长江的自然壮观,说明当时洞庭湖流域、江汉平原水草繁茂、水域宽阔、生态良好,在这种背景下,随州具备了产生早期先人的地理条件。
    第二,从考古的发掘来看。随州地区是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重要地区之一。湖北境内5000-8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很多的,说明洞庭湖以北、云梦泽一带是古时候重要的人类群居地。考古队在随州境内相继发现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有56处之多,目前已正式发掘的有三里岗冷皮垭、淅河西花园庙台子、洛阳金鸡岭、厉山陈家塆等等。另外,在随枣走廊,北有枣阳雕龙碑,西有京山屈家岭,南有洞庭彭头山、天门石家河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在冷皮垭遗址,考古学家发现大量含稻谷壳的红烧土块,这些稻谷壳经鉴定均为粳稻,就是人工培育的稻谷。考古成果表明,在500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就掌握了人工栽培稻谷的技术,比其他地方都要早。炎帝八大功绩之首,不就是“始作耒耜,教民耕作”。考古的发掘是活生生的证据,比任何一部历史的记载都令人信服。后来曾侯乙墓、安居羊子山墓、叶家山古墓群以及文峰塔墓地相继有大量改写历史的珍贵文物出土,在随州这个地方,总有震惊国内外的奇迹相继出现,并非上天的眷顾,而是有历史内在逻辑的。我跟大家倒推一下,2400年前的曾侯乙墓,3100年前的叶家山墓有60多个王墓,这些王墓有200多年的时间跨度,再往前推,将近4000年前,西花园庙台子有一个40万平米的城池,那是一个什么部落呢?由此我们想像,那么远古的时代,那么低下的生产力,需要多长的岁月,能够留下一个40万平米的城池呢?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是炎帝时代留下的呢?目前我们先作为一个问号,再进一步地寻找佐证。从历史的纵深来看,炎帝神农、舜、噩侯、曾侯谏、曾侯乙再到随国、隋朝、随州,是一脉相承、“有始有钟”,很好的保持了历史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第三,从典籍的记载来看。从春秋以来的2000多年来,有140多种典籍记载炎帝神农氏诞生于烈山,即今随县厉山镇。春秋《国语•鲁语》云:“烈山氏之有天下……”,汉代韦昭注:“烈山氏,炎帝之号也,起于烈山。《礼•祭法》以烈山为厉山也。”《左传》云:“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西汉《礼记》云:“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西晋《帝王世纪》云:“神农氏起于烈山,谓烈山氏,今随厉乡是也。”唐朝《括地志•随州》云:“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神农生于厉乡,所谓烈山氏也。春秋时为厉国。”李白在《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中写到:“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明朝随州知州范钦写有《神农洞天碑记》。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涢山祭祀歌》,其中有着丰富的关于神农的故事,至今在随州地区口口相传。当代郭沫若、周谷城、肖克等名家对此都有论述。2003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出版8卷本权威巨著《炎黄汇典》,书中明确定位:湖北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河南新郑是黄帝故里,陕西黄陵是黄帝陵所在地,湖南炎陵是炎帝陵所在地,陕西省宝鸡有炎帝祠,山西高平有炎帝神农遗迹。这一权威定位确立了随州作为炎帝故里不可撼动的地位。
    第四,从寻根的典型来看。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炎帝神农的形象来源于北京故宫一幅画作,后来被八国联军窃走,一时间流落他乡,不知地方。有一个华裔,在美国已经好几代了,偶尔在美国看到了这幅老祖宗的油画像,这个人就是周共•王德樵的祖父,后来他花重金购得这幅画的复制权,去世前,嘱咐后人一定要将这幅画送到炎帝故里。尽管他不会说汉语,他的后人也不会说汉语,但他的后人把送画作为祖辈的遗志铭记在心。1987年的时候,周共•王德樵靠着一本英汉词典,边翻译边查找,最后找到我们随州。1987年11月,这位海外赤子来到了神农洞前,当着故土父老乡亲的面,卷起裤管指着膝盖骨说:我可是正宗的炎黄子孙啊!随后,他将那幅凝聚着祖孙三代爱国之情的炎帝神农画像郑重地献给了厉山政府。1987年我们还没有大规模地宣传炎帝故里在随州,一个美籍华人,把这个最神圣的礼物——炎帝神农画像送到了随州,送到了厉山,他为什么没有送到宝鸡呢?没有送到高平呢?没有送到会同去呢?他认同的炎帝故里在随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海外和台湾、港澳等地烈山宗亲会每年均派团来随州寻根,散居世界各地的烈山宗亲会超过3000万会员认同随州烈山是他们的“根”。
    我举了这些例子,就是让大家明白,随州作为炎帝神农故里,这是无可撼动的历史事实,是我们引以自豪的文化品牌,我们会理直气壮地去宣扬、推介、传播。余秋雨说随州是中华民族母亲的所在地,并用“三个第一”赞美了随州:哪里的泥土曾经留下中华文明第一组伟大的脚印——随州!哪里的金属曾经铸就过战国时代第一组完整的乐音——随州! 哪里的明月曾经陪伴过唐代第一诗人的青春生命——随州!于丹也说,“一提到炎帝,我们就想到了随州。”“离我们的古圣先贤如此之近,这是作为随州百姓的福分。”我不知道这些话能不能引起在座诸位的共鸣。水均益说“随州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可以留人”。这些权威的大家名嘴对我们是如此的赞许肯定,我们随州人作为炎帝神农的嫡传子孙,更要深信不疑,随州人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关于炎帝文化。
    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关于文化大大小小的定义不下200种,也许我们硬着头皮看完,还是不知道文化到底是什么。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曾经这样抱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定义它,这就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除了不在手里,它无处不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蒋孝严先生在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高端论坛上讲,经济使得我们手牵手,文化使得我们心连心,因为文化是我们的根。余秋雨来随州讲文化,他说:“所谓文化,就是指一种养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一点的是精神价值,低一点的就是生活方式。
    好了,那什么是炎帝文化?炎帝神农的伟大,在于他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那么,顺便说一下,黄帝呢?我觉得黄帝奠定了国家的政治文明。炎帝把我们从原始的游牧民族带到了文明的农耕社会,他发明耒耜,教我们耕作,他以火烧山,发明熟食,让我们从一个纯消费社会走入创造性社会;他遍尝百草,发明了原始的中医中药;他制麻做衣,给我们一个文明的起点;他日中为市,以物易物,出现了最早的商贸交易;他削桐为琴,练丝为弦,给了我们最早的艺术;他制作弓箭,给了我们安全的保障;他发明了陶器,让我们烹饪保存食物变成了可能;他制造台榭,建屋造房,让我们开始有了稳定的居所,家族文明由此开始。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文明程度,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就从这里开始。
    炎帝文化就是从他的八大功绩中提炼出来的精神价值,以及践行这种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对炎帝文化,前前后后我们有很多种概括,有人说炎帝文化有尚农、尚群、尚和三大特色。随州市委市政府根据专家的意见,曾经把炎帝文化的精髓提炼为16个字:“刚毅自强、兼容开放、重信尚德、锐意创造”。鸿忠书记也对炎帝精神作了精辟的概括,他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我们撇开这些具体的表述,从文化层面来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炎帝文化具有促进和谐的社会内涵。我们今天讲的和谐社会,追本溯源,也是炎帝的思想理念。《淮南子•主术训》中有记载:“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养民以公,炎帝之世,其民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资而与之和同。是故威厉而不杀,刑措而不用,法省而不烦,故其化如神。”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神农之世是“无有相害之心”的朴素的和谐社会。虽然物质贫乏,但人人平等、各司其职,利益共享,财产公有,正如《礼记》所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们追寻炎帝神农这种贵和尚中的理念是为了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借鉴、启迪的作用。远古的和谐是今天和谐的雏形,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炎帝文化具有推动发展的经济功用。炎帝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开创了以物易物的市场文化。在历经6000余年之后,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走向繁荣的今天,更足以体现我们的始祖炎帝辟市兴乡,“聚天下之货”,发展市场经济,开创市场文化的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深远的历史影响。炎帝神农的八大历史功德,个个都具有原创性,同时,还凝聚着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现在我们处于战略的机遇期和改革的攻坚期,更要弘扬炎帝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历尽艰辛而存在、而发展,靠的就是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今天,我们要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更多地依靠战略性新型产业带动,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追求发展质量、效益、速度的统一。
    第三,炎帝文化具有和平统一的政治导向。炎帝是协商政治的典范。当年黄帝攻打炎帝,炎帝念及苍生百姓,主和结盟。而后并肩轩辕黄帝,逐鹿一战,打败东夷蚩尤,共奠东方巨厦,故天下随和,光耀华夏。这是最早的以民族大义为念,放下利益纷争的政治家,所以说,炎帝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凝聚统一的统战作用。我们是站在随州想神州,站在神州看随州,举随州、举湖北之力为我们党做统战工作。放眼望去,全球最弘扬炎帝文化的地方不是随州,是台湾。台湾最讲炎帝文化,最崇尚炎帝文化。这里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在台湾最多的庙宇是炎帝庙,目前一共有160座,而把炎帝神农作为主神奉祀的庙宇有254座,配祀的更是不计其数。每到农历的四月廿六,他们用七天的时间,用民间的方式专门祭祀炎帝。我们之所以连续地邀请台湾各界人士来随州寻根谒祖,既是呼应这张统战牌的需要,也是在两岸之间彰显同宗同源的巨大推力。连战先生一直是情挂随州、情系寻根节,2009年我们办首届寻根节,连战先生专门题写了一副对联,寄给随州,对联这样写的:“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炎帝文化是纽带、是桥梁,两岸同胞同根同祖,同是炎黄子孙;同心同德,同绘华夏愿景。我们通过炎帝文化使海峡两岸赢得种族共识,通过文化交流形成和平统一的思想基础。2012年中日钓鱼岛纷争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制衡措施,包括公布了钓鱼岛领海基线和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并提交联合国。钓鱼岛上仅有两座山峰,其中一座被命名为神农峰,这是对炎帝始祖具有凝聚海内外华人爱国热情的认知,以及对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不容侵犯的坚定,这也是从国家层面对炎帝文化政治功能的认可和肯定。另一方面,炎帝文化的血缘纽带、政治纽带和文化纽带,能够凝聚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认同感。遍及世界的中华儿女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炎黄子孙,这是基于血缘和文化的一个概念。晓鸣书记说过,中国人一般在三种情况下会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第一种是中华民族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大家能够凝聚力量,抗战期间炎黄子孙“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第二种情况是当一个地方、一个团队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例如获得奥运冠军等国际性荣誉,首先想到的也是炎黄子孙,表达民族自豪感;第三种是长期在海外的游子回到了祖国,会说他们是炎黄子孙。
    炎帝神农作为祖脉、根脉、龙脉的统一体,这三脉认同产生的巨大民族凝聚力既是维系全球华人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重要基础。同宗同祖的民族维系和同根同源的文化传承,在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民族的大业中,发挥着巨大的文化力量。如果说同宗同祖的民族延续维系了两岸人民的血脉关系;那么同根同源的文化传承则是实现国土统一的文化基础。
    2014年8月13日,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作为保留项目,不再每年申报。据我所知,除此之外,全国范围内的类似活动获批的仅有陕西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河南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甘肃的公祭伏羲大典、山东的孔子文化节。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弘扬炎帝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凝聚海内外华人民族情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和给予的殷切期望。

 
    三、关于寻根节。
    这些年我们所推进的文化建设、所打造的文化品牌,并非心血来潮,都是有历史渊源的,都是有根据有谋划的。
    祭祀炎帝的活动由来已久,《左传》里有记载:“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说明最迟在夏朝就有了祭祀炎帝神农的活动。厉山当地的祭祀活动多由民间发起,清朝同治年间的《随州志》记载:“民于此立社,号神农社,年常祀之。则其由来久矣。”清朝诗人储嘉珩在《厉山》这首诗里是这样写的:“有功则祀之,祭法天所许,至今神农庙,年年赛村鼓。”所描述的就是长期以来,老百姓在神农庙祭祀炎帝时候的盛况。同治八年,随州籍商人胡兴普开始主持民间祭祀活动,归纳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祭祀仪程,并通过非家族性的师徒口授传袭到今天。1991年,当时的随州市政府以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形式,举行了建国以来的首次官方祭祀活动,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亲笔题写了“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的节名,此后每年的农历四月廿六,政府都会举办规模大小不一的谒祖祭典活动。只是后来活动没有得到专门的重视和投入,形式也没有固化,虽然坚持了下来,但是影响力日渐式微。在这种形势下,随州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花大投入启动咱们景区的规划重建,并多方面争得中央、省委的支持,于2009年5月20日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现场直播,水均益、敬一丹联袂主持,于丹、张羽联线解读,重量级嘉宾云集随州,海内外新闻媒体聚焦随州,知名专家纵论随州,让随州万众瞩目、一夜扬名。迄今为止,寻根节已连续举办了八年,一次比一次规格高,一次比一次质量好、一次比一次内容丰富,在举办形式上已经由过去的“省助市办”提升为现在的“部省联办”,祭祀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九项仪程”,炎帝文化在磨砺中实现了蜕变和成长。
    寻根节是天下一统的盛会,是催人奋进的盛会,是影响深远的盛会。干部在办节中成长了,市民通过寻根节的熏陶素质提高了,这一点,我们自己必须心中有数。寻根节所留给我们的,还有发展的思路、创新的理念、执着的精神和经验的智慧。
    其一,寻根节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寻根节直接把招商引资的平台搭到了我们的家门口,恒天集团、中国重汽、玉柴机械、厦门重工、正大集团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随州,直接拉动了随州工业经济的发展。2015年中国(随州)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66个,总投资额327亿元。今年,我们结合“鹊桥工程”,突出举办“牵手炎帝故里·创新发展共赢”相关活动,共吸引了10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和省内外知名企业负责人参加,成立了全国专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了湖北省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了多个省级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签订一批重大人才科技合作项目。今年寻根节期间,清华大学在湖北率先与随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一个平台,是一个机制,是一个动力。这几年,随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主城区东进南扩,“一河新景,两岸新城”初步形成。城西,有炎帝大道直达随县;城东,新建了编钟大道、季梁大道使新城区迅速扩容;城南,迎宾大道连接汉十高速直到新火车站。随州城区正在向“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的双百目标奋进。这些年,我们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城市变干净了,变漂亮了,变大气了,变得更有“城市味”了。2012年,随州被住建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3年,又被住建部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寻根节产生的倒逼机制,让我们的接待水平从全省最差一下跃居全省一流。过去,我们没有一家上档次的酒店,接待能力也达不到要求;现在,我们的白云山国宾馆可以接待国家级领导人,凤凰大酒店是五星级标准。这些,都是寻根节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变化。
    其二,寻根节留给我们的社会财富。通过寻根节这个平台,我们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人脉资源。例如,陈昌智、卢展工、马飚、李铁映、华建敏、许嘉璐、钱运录、李兆焯、厉无畏、孙家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连战、蒋孝严、郁慕明、许历农、张荣恭等台湾政要,释印顺、任法融等宗教界领袖,先后来到随州寻根谒祖;厉以宁、王蒙、余秋雨、张岂之、阮次山、于丹纷纷来随讲学论道,解说随州。他们来到随州,接受随州的洗礼;走出随州,带着随州的气息。这都是寻根节给我们带来的大家风范,他们凭借自身的知名度和公信力在推介随州、宣传随州;他们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把“炎帝神农生于随”这个事实告诉全国、告诉世界,融入各个领域,提高了随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2010年,国务院把“随州炎帝神农祭典”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根节确立了随州作为炎帝故里无可撼动的地位,固化了炎黄子孙对“随州炎帝故里”的记忆。这些,都是寻根节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的变化。
    其三,寻根节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寻根节锻炼了各级干部,我们在组织协调、创新理念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工作水平;检验了市民的文明程度,全民办节形成了文明教育全攻略,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寻根节催人奋进,也留给了我们看不见的财富——寻根节精神:
    第一弘扬了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思想空前统一,步调高度一致,目标同向、责任同担、行动同步,形成了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强大合力。
    第二弘扬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只有想不到,没有干不成。在办节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不亚于公关一个重大项目。要跑省、跑部、跑秘书、跑领导、跑章子、跑公文,这要靠嘴磨、靠腿跑的,很多时候我们派人专门跑一趟上面,就为拿一个红头文件,其中的委屈在这里就不说了,我们说,筹委会的干部要有飞毛腿、婆婆嘴、橡皮肚,要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的精神。这些年,我们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变压力为动力,把许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就在于贵在坚持。
    第三弘扬了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每年寻根节,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干部,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也不分白天晚上,都以忘我的工作、旺盛的斗志、扎实的作风投入战斗,真的是把寻根节当做一种事业来操守,当作一种家业来置办。其中有的同志生病了、有的同志婚期将近了,但都能坚守岗位。我们部里还有一个年轻同志,80后的高材生,为了今年的寻根节,把算好的婚期往后推。还有一个同志,是从咱们随县抽调上来的,寻根节前夕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自己深深埋在心里,不但没有跟我们说,还一直在单位和我们一起并肩战斗,加班加点,一直到寻根节过后,我们偶然从他的同事那里才得知这个消息,这是一个88年的有担当的年轻人,让人非常感动。大家都是在用心投入、在无私奉献,在以实际行动诠释“三严三实”的精神,践行着“两学一做”的标准。
    第四弘扬了严谨细致的实干精神。“细节决定成败,细心成就大典”是挂在寻根节办公室的一条标语,多少年都没有变过,也是寻根节的工作理念,追求完美、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才会有拜祖大典的万无一失,精彩纷呈。“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大家可能看到电视上的画面很精致、现场的场面很宏伟,为了确保这样的效果,我们经历了无数次地推敲和论证。大到交通组织、方阵排列,小到黄纱巾设计、站位图的制作,我们都进行了反复研究。拜祖大典策划方案和《颂炎帝文》每年基本上都是十易其稿。
    寻根节倒计时前三天是一个重要节点,当天我们必须根据拜祖大典开始的时间和宾馆分布倒推出各宾馆嘉宾出发的时间及进出场路线安排;必须从所有嘉宾中初步筛选出240个进入贵宾方阵,再从贵宾名单中提出敬献花篮、敬献高香、点燃圣火的建议名单,供领导审定,力求精确。
    倒数第二天的时候,我们要把240个贵宾按照职务、界别排序,设计站位图、座位图。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而且是一个关乎全局的重要工作。贵宾的情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陆陆续续有反馈不来的,需要递补的。任何一个贵宾位置的调整,涉及到站位、座位两个程序都要改变,这是一个非常繁琐但又最能体现接待礼遇的工作。站位图、座位图确定以后,还要为每位贵宾设计个性化的图纸,在站位图和座位图上标上五角星,站在哪儿、坐在哪儿一目了然;然后,把所有的图纸按照入住宾馆分类。同时,还要为来随参加活动的国家领导、省委领导制定个性化的活动指南,力求精细。
    倒数第一天的时候,要召集各宾馆领队开会,把个性化图纸分发给每个宾馆;通知、督促“一对一”服务人员做好敬献花篮、敬献高香、点燃圣火贵宾的衔接和彩排工作。下午,带领有重要活动的贵宾现场走台。晚上,根据省领导的意见修改主持词等拜祖大典重要文稿并制作成台本,再晚都要想办法送到秘书手里。寻根节当天凌晨5点,到大典现场为A区贵宾贴座签、擦露水,并在有重要活动(比方说:点燃圣火、敬献高香)的贵宾座椅上做标记,便于识别、定位和必要的提醒。大典开始前,导引贵宾在景区照壁前按照站位图列队入场;大典开始后,每个重要环节,比方说敬献花篮、敬献高香、点燃圣火,台上台下我们都安排有人对应衔接,确保万无一失,力求精准。正是这些深耕细作、精益求精的组织工作,使寻根节完美呈现。
    第五弘扬了只揽不推的担当精神。除了承办拜祖大典,寻根节办公室还是一个连接上下、协调左右的办事机构,各单位解决不了的困难、推动不了的工作,基本上都会汇总到寻根节办公室,我们压力也很大,问题不能上交,尽量到寻根节办公室为止。特别是最后几天,我的电话都要被打爆,有时候真的想关掉,但是我能关吗?关了就相当于把问题直接推给了领导。举个例子,今年寻根节前夜的话剧《台北新娘》,省领导是5月29日上午下的命令,必须演,什么时候演呢?5月31日晚上,有效筹备时间仅有两天,按道理说,这个活儿应该市文体局来接,但他们在景区现场保障演艺人员。市里把这个临时性的任务交给筹委会办公室,这时候,箭在弦上,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拜祖大典上,实在是抽不出来人。咋办,得亏我们身后还有市委宣传部,只能借助部里的力量来帮忙,最后,《台北新娘》是宣传部的黄明江副部长带着一个同志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办下来的。
    历年寻根节的成功举办,充分证明了市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是活动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紧扣主题、继承创新是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是活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群众参与、面向基层是活动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坚持“三严三实”、践行“两学一做”是活动取得成功的作风支撑。
以上这些都是寻根节给我们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经验财富。

 
    说到寻根节呢,离不开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的支持,你们是平台、是载体,是重要的支持单位。关于景区硬件的建设已经很到位了,关于软件的包装,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说出来请大家拍砖。
    一、建议做好营销宣传。以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我们也需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我觉得邮票作为国家的名片,在营销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价值,1983年,国家邮电部曾发行了一枚《黄帝陵》的特种邮票;1998年,国家邮政局又发行了《炎帝陵》的特种邮票,一套3枚。现在,炎帝故里题材的邮票制品还没有。我们可以考虑到国家邮政局甚至交通运输部汇报沟通,申请发行以炎帝故里或者寻根节为题材的邮票、明信片或者邮资信封,这是最好的广告营销。另外,每年拜祖大典上的八佾舞、傩面舞、扶犁乐舞,建议景区学下来,作为旅游产品包装好,增强与游客的互动。
    二、建议策划影视宣传。前不久,影片《山楂树之恋》的播出引燃了“山楂树现象”,惹火了拍摄地远安县的旅游。离我们比较近的,2012年,影片《聂隐娘》在银杏谷取景,大大增加了洛阳银杏谷的名气和宣传素材,现在一到秋天是人潮如涌。寻根节期间,我们有一个海峡两岸微电影大赛的活动,应该对景区有所宣传。本月中旬,我们将在全市范围内举行微电影大赛启动仪式,遴选一批较成熟、有影响的片子送到省里、全国去参评。我想,如果有可能的话,景区可以参加,因为这种宣传方式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容易接受的,它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持久的。
    三、建议用足新媒体宣传。景区的微信做的是相当成熟的,下一步,是怎么扩大影响力,增加粉丝。每年寻根节市委外宣办请的有网络大V、市旅游局也请的有旅游达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做下功课,请他们转发;同时,也可以请青春湖北、长江云等知名官微转发推介;甚至可以把二维码立在你们游客服务中心、会客厅门口,每年接待的重量级人物有很多,他们帮助宣传推荐自然就提高了影响力。其实,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涵盖的范围很广。现在,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在青少年中很有市场,传播力很强。我们可以考虑与相关网游公司合作,在大型网游、手游中植入炎帝部落、景区或者寻根节的元素,这个宣传效应将是指数级的。
    今天围绕炎帝故里、炎帝文化和寻根节,向大家汇报了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说到这里我想起刘永国部长讲过的三首歌,第一首是《谁不说俺家乡好》,我们大家今天能够坐在这里,不是为哪个团队唱赞歌,而是基于一种爱乡爱土的本能和朴素的感情。第二首歌是《万人划桨开大船》,随州9636平方公里,可谓诺亚方舟,256万人,虽然有一些人在掌舵,但更多的是像我们这样划桨的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同心、必须同向、必须同行,否则就是阻力。第三首歌是《明天会更好》,尽管我们的发展还不够,但我们以一种今天不够,明天会更好的心态,相互补台、团结一致向前看。今天上午,向大家汇报了一些工作感悟,总之一句话,我们大家一起,通过景区这个平台、通过寻根节这个载体,理直气壮地担当起随州人的使命,共同弘扬炎帝文化,传承炎帝精神,促进各项工作。

0.073362s